平博pinnacle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师生心理健康素养,江西理工大学开展了2024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建立了“课程教学、宣传普及、活动拓展、素质提升、咨询服务、监测干预”六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努力打造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格局,持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致力于打造一门“金课”。学校全面推进覆盖全体大一新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完善教学大纲,更新课程内容,将户外团体拓展活动课作为课程第一课,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集体研讨、教学示范、课堂观摩等方式加快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将课程打造成为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学生乐上、愿上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的学生评价优良率100%,督导评教优良率95%以上。此外,为满足学生对于心理知识的需求,开设了《爱情心理学》《幸福心理学》两门选修课,深受学生欢迎。
致力于打造系列宣传品牌。学校聚焦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恋爱与性、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原生家庭等方面内容,打造了心理健康调适系列直播品牌栏目《心灵有约•周五夜话》,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邀请心理专家、中小学名师、家庭教育专家、医学专家等名师赋能,自2022年9月起,面向全省师生已开展共计38期直播,总观看次数达21万余人次,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和喜爱。在《心灵有约•周五夜话》成功直播的基础上,以学生能预约、喜欢看、听得懂等为目标,聚焦学生心理动态,搭建了“江理心健中心”心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多种校园媒体平台,多渠道传播心理健康教育资讯,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致力于构建积极的心理教育环境。学校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五育并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大学生阳光心态,营造和谐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以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教育活动为依托,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八届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逐步形成了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微电影大赛、心理健康形象大使评选和心理手语舞大赛等为品牌的四大赛,开展了太极拳训练营、武术训练营、心理游园会、读书会、健步跑活动、最美照片征集活动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覆盖参与学生近3万人次。
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多措并举,建设一支含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朋辈学生、校外专家在内的来源广泛、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素养,成功建立起覆盖全员的内部培训模式及协作机制。通过定期案例交流、选派心理咨询师参加团体督导、各类专题培训等,赋能心理咨询师队伍,以赛促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职业能力,2024年2位心理专职教师参加了全省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分别获全省二等奖、三等奖,1位心理专职教师参加江西省202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评选荣获“先进个人”(全省仅10名);通过组织专职辅导员参与心理咨询师培训及考证,提升学工干部整体心理育人水平;通过每学期至少两次大规模的全体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培训,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积极作用。以点带面,逐步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发挥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全体教师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识别和支持能力。迄今为止,已有80余名辅导员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每年开展“朋辈”培训40余场,覆盖人次达到2万。
致力于提升咨询服务水平。学校与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等医院机构开展合作,实行医院医生定期来校坐诊制度,构建了心理危机高效便捷转介诊疗机制;在心理危机干预及精神疾病诊疗培训、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与吉安市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积极参加“百场辅导进百校”等活动,深入基层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更多力量。
致力于开展卓有成效的监测干预。学校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依托热线为学生搭建起一座提供心理健康专业化咨询服务的心灵沟通桥梁。开通教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专线,为广大教职员工开展心理辅导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高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年均为师生提供个体咨询服务1300余人次。扎实开展“万师润万心·大走访大谈心”活动,通过“六必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做到“一生一策”,不断优化心理普查方式,构建“五查”机制确保无监测死角,切实做好特殊群体学生和危机学生的心理干预工作,力争将危机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年均成功干预40余起心理危机事件。
启智润心,护航成长,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员育人的氛围日渐浓厚,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心理成长和情感需求,为学生营造了温馨、包容的成长环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自2024年5月《心灵有约·周五夜话》栏目开通匿名信以来,共收到了近1000封匿名信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放日有150余名学生到中心打卡、体验,促进心理健康成为师生共识。(肖璟、郝明阳)